top of page

GEOGDAILY地理眼

推倒象牙塔,走向社會

這是最好的時代,也是最壞的時代。
"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,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."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–狄更斯 (Charles Dickens)

Home: Welcome

風化的「無」限時動態—想像去「人」類中心的女王頭

女王頭的危機儼然已成為北台灣海岸的一個地景保存議題。 但是,目前對這個議題的立場,大多分為保存或是放任它斷裂的兩派說法,這種二元對立的論述是由於我們太以「人類的立場與視角」去判斷,而不是將這個問題放在「異質性的網絡」下探討。這篇文章以「去人類中心」的視角來重新審視這個議題

不只東南亞:蘋果、稻鴨、原住民,《尋找台灣味》的前傳與後記

這本《尋找台灣味》至2020年5月初上市至今已過了兩個多星期,網媒相關的宣傳以越南茶等東南亞篇章成為了主打。「在東南亞尋找台灣味」的意趣自帶光環,然而,身為作者之一,心中種有一股聲音吶喊著:「本書有一半的農業記事篇章是書寫臺灣,應該要把他們的亮點平衡宣傳才是。」

田野筆記:當地理學家走進越南研究

阮越清的作品圍繞在越戰記憶與難民生命史等主題,其中在他的報導作品《一切從未死去:越南和戰爭回憶》(Nothing Ever Dies: Vietnam and the Memory of War)在開頭寫道:「所有的戰爭都會打兩次,第一次是在戰場,第二次是在記憶(all wars

邊界的重塑與幻化:書介提姆.馬歇爾《牆的時代》

在所謂的全球化時代中,各國之間的交流越顯頻繁,理論上互動的阻礙越來越不成問題,但在提姆.馬歇爾(Tim Marshall)的眼中,各種意義上的高牆從未倒塌,而是隨著全球發展趨勢而不斷地重塑,甚至幻化成各種形式的邊界,例如中國的網路長城。也因此,若全球化時代有關鍵字,那麼「牆」便值

淡海輕軌與新市鎮認同:人文主義地理學的調查與觀點

「淡海新市鎮」,這個常因為人口少、空屋多而被民眾及媒體戲稱為「鬼城」的新興發展地區,對一般大眾來說也許不陌生,而聯外交通不便的問題被普遍視為是當地發展的最大不利條件;然而,這個在發展初期形成的既有印象,是否有隨著淡海輕軌通車而消弭?

地理學的「空間分析」實際上是指什麼?

1854年的倫敦,各地接連爆發了零星的霍亂疫情,其中最嚴重者莫過於倫敦蘇活區(Soho)的寬街霍亂爆發事件(Broad Street cholera outbreak),從8月31號的夜晚開始,在短短三天內,寬街周圍的居民里就有一百二十七人死亡,接下來不到一周的時間裡附近四分之三

基礎建設:需索無度的環境

文:何俊頤(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候選人) ※本文修改自作者原作:刊登於《科技、醫療與社會》第25期,頁233-243,2017年10月出版。 在近十年,政治生態學受到科技研究(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,...

都市理論大亂鬥!「都市研究走得太遠?」都市經濟學派的批評與相關回應

無庸置疑地,我們已經生活在都市年代,都市的重要性將日趨重要。不過我們需不需要「都市」理論來指引我們了解都市年代?都市理論的發展曾歷經過數次修正,從芝加哥學派、洛杉磯學派到近年來後殖民都市主義的批判,已經揭示了都市理論必須處理通則性與特殊性的問題。

對西方都市經驗普遍化的抨擊:後殖民主義下的都市研究

若細究當前都市發展願景計劃,其內容多隱含著現代化、進步與發展等概念,以金融節點的全球城市為成熟發展的典範,並將過去傳統與鄉村等概念當作是低度發展狀態,需要透過都市規劃來改善社會失能現象,像是南方國家的鉅型城市經常被視為是需要被改善的對象

行星都市化(planetary urbanization):當整顆地球成為一個都市?

在都市年代的觀點下,都市與鄉村已難以清楚劃分,但現在的都市研究與報告仍習慣將兩者切割開來。許多經典的都市研究也都是以建城環境邊界來界定都市,陷入聚落拜物教的盲點。都市的實體運作是仰賴許多以往被視為是非都市地區的服務,像是資源開採、農工業土地使用、廢棄物清理區域等

1
2
Home: Blog2

聯繫我們

10617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地理環境資源系

  • facebook

Thanks for submitting!

Home: Contact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