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地理學的量體轉向——以港中台關係為例

Updated: Oct 14, 2021

文:鄭中彥、簡旭伸

COVID-19 如今仍在全球各國肆虐,疫情已經穩定的韓國和中國甚至有第二波疫情傳出。外來的威脅如此巨大,又國內抗疫有成,使得台灣人對政府的滿意度和本土意識達到最高點。如此看來,國家與國家間、國家與人民間的互動,不只是現實生活中的接觸,甚至可能不可見;由其而生的氛圍分布在某個神祕的空間中,包圍著我們,讓我們感到憤怒、痛苦和「亡國感」。


我們很常忘記這樣的空間,因為生活在地面上的我們,常覺得世界是二維的,每個生活中的現象都可以用X座標和Y座標定位。但世界其實是三維的,從包圍我們的空氣開始,到地底下的洞穴或通道,都有人的足跡。從這個視角看,我們不再是平面上的一個點,而是3-D的世界裡活生生的一個,佔有空間、具有質量的人。地理學家近來也發現了這件事,所以進行所謂的「量體」轉向(volumetric turn),希望更清晰的描繪人和三維空間的互動。

往常關於國家安全的題目,多是研究邊界的設施,譬如高牆、邊境檢查哨、機場安檢,而且都停留在地面上。但地理學家 Stuart Elden 說的很好,當我們把地圖上的邊界拿到現實生活中來看,那條線的高度,比起看不到頂的天空,實在是小巫見大巫,正好凸顯了二維視角的脆弱。只要戰機起飛,輕易就能越過,製造無限的恐懼。所以許多地理學者開始關注天空中的無人機、衛星、氣球,還有地底下的通道,開始嚴肅看待地緣政治(geopolitics)裡面的geo-(地球),把地球系統納入地緣政治的討論。


在中國,近年來在三維空間裡擴張主權的具體措施有二:(1)M503北上航線開通,和(2)香港西九龍站地下的一地兩檢


M503航路示意圖(來源:自由時報)

M503 航線是在台灣海峽中央的一條航線,在馬英九任內就已開通南下航線,但蔡英文上台後,中國不顧台灣反對,逕自允許北上的航班。該航線離台灣海峽中線最近只有7.4公里,引發台灣國家安全的疑慮。在這條航線開通前,海峽中線附近的領空對中國來說,是沒有經濟價值的,而且屬於戰略意義上的「前沿」(frontier),並沒有很多人關注。但是,一旦開通,中國政府就可以收取飛機的過路費,而且因為有飛機通過,這塊前沿頓時有人分布,原先陌生和未開發的感覺也消散了。我稱這行為叫「馴化(domestication)」。在英文裡面,domestic這個詞有「家戶的」的意思,也可以有「國內的」的意思。所以馴化就是同時把野生變成家用,也把國外的變成國內,在過程中可能促進資本積累。同理,原來香港九龍的地下是未開化的、產權不明確的地方,但當高鐵蓋了、西九龍站的站體完成也分層了,陰暗的地底突然亮了起來,有大量的人流創造金流,哪層屬於香港、哪層屬於中國也畫了清晰的界線。

可能有人會問:「M503和香港西九龍站地下有什麼意義呢?不就是取代地上的交通設施的兩條運輸路線而已嗎?」討論這兩處的意義和空中和地下本身的特質有關。


在空中,不像地上有高速公路和紅綠燈等基礎設施,航線本身只是國際制定的向量,而且飛機要倚賴自己的導航設施,還有遠在外太空的衛星配合。而同樣是北上和南下的方向,在路上的高速公路開起來沒什麼差別,但在空中,飛機有「遇到對向飛來的飛機必須向右轉」的傳統。以M503航線為例,若是南下,則飛機往西邊飛,仍在中國的領空內。但若是北上,飛機會往東飛,可能跨過海峽中線,威脅台灣的國家安全。



一地兩檢示意圖(來源:中央社)


地下空間也很特別,現在我們財產權的概念,只包含建築物的廣度,沒有深度。長在土地上的建物,到地下多深是屬於我們的呢?若政府要在地下挖隧道、埋水管,政府需要向我們「徵收」這塊空間嗎?因此,比起地表,地下室比較神秘,有機會讓權力無節制延伸的地方。以廣深港高鐵為例,在中國這側高鐵走的是地上,會在數站停留,但跨過中國和香港的邊界後,便遁入地下,在整個香港只有西九龍站一站。畢竟列車本體屬於中國領土,若在地上行走,則得面臨破壞特區基本法、徵收的問題。只要在地下走,似乎鐵路及其車廂就能不受檢視的,從深圳直搗香港的核心地帶。旅客首當其衝的便是車內 WiFi 問題,究竟在屬中國領土的車廂內能否瀏覽臉書或敏感政治資訊呢?按照港鐵公司的說法,只要在香港邊界內,使用過程留下的個資都不會傳送到中國。由此可見,無論如何的飛天遁地,三維空間內的活動終會受二維的邊界線制約。

和去年反送中運動與今年選前台灣的「芒果感」一樣,在西九龍站一地兩檢與 M503 航線的議題上,中國似乎不用費一兵一卒,也不用實際跨過邊界,便能在鄰國造成如此廣泛的恐懼。以一地兩檢來說,實際運行高鐵的是港鐵公司,而 M503 航線上飛的是商用客機,也不是解放軍戰機。我發現,現在的量體邊界(volumetric border)似乎和傳統的邊界(territorial border)似乎不太一樣了。以川普誓言建造的美墨邊界牆為例,真的感到焦慮的大概只有中南美洲意圖前往美國的移民,還有住在邊界附近的美國民眾,不像 M503、一地兩檢、反送中,甚至是華為的 5G,這些看似不帶軍事意義的行為,反而造成了全球性的恐懼。另外,在美國的案例中,高牆似乎是要鞏固美國的權力,是種向內凝聚的力量。而中國建造量體邊界,則是想開發前沿,向外佔領本來看似「無主」的空中或地下空間。


針對二為邊界的規範,譬如非軍事區、經濟海域界線等,已發展了數十年,也有明確的組織(譬如聯合國)去規範它。但是在空中和地下,相關的監管機構和規範相對不足。所以如何控制中國馴化三維空間的進程,以及隨後的主權擴張,是我們要用心思考的問題。


延伸閱讀

943 views0 comments
bottom of page